其他
中国深空探测之梦:去月球、上火星、追寻太阳风的边界
pixabay.com
2019年1月3日,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-艾特肯盆地中的冯·卡门撞击坑。随后,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,月球车开展巡视探测,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。在此之前,人类已经借助绕月卫星远距离观测过月球背面,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,嫦娥四号终于可以零距离地接触月背,在这片人类目光难以触达的外星土地上留下属于人类的足迹。
从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,即 “嫦娥工程” 正式启动开始,十五年间,中国已经完成了“绕-落-回”三部曲中的绕和落,并首次登陆月球背面。在不久的将来,嫦娥五号将飞向月球并取样返回,完成嫦娥工程“绕-落-回”三步走的全部战略目标。
后续,中国还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科研站,进一步探测确认月球两极的月坑中是否存在水冰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深空探测也将开展,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。
更为雄心勃勃的是,中国还希望探索日球层的边界,也就是太阳风能够到达的边界。“那里距离太阳系中心大约100个天文单位,人类飞行器大概要20到30年的时间才能飞到那里。我们希望有这样的机会。”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说。
去远方,看宇宙!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在路上。
2019年4月底,《国家科学评论》(National Science Review, NSR)采访了嫦娥工程的几位关键性人物,包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、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、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,以及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、嫦娥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李春来,听他们解读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计划的科学意义与未来规划。
撰文 | 赵维杰 王 赤
潘建伟专访:构筑量子互联网
专访David Liu:未来还会产生更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
往期精彩